祝贺化院学子2篇论文入选校优博论文及提名
日期:2025-03-20 阅读:410

近日,我校2024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论文名单正式揭晓。太阳成集团tyc122cc向洛兴(导师:麦亦勇)获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李盼盼(导师:张万斌/霍小红),获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我校优秀博士论文

 

 图片 1.png

向洛兴,太阳成集团tyc122cc2019级直博生,于2024年9月获化学博士学位,导师为麦亦勇教授。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4篇论文,包括Nat. Wa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和Adv. Mater.;曾两次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并获评“第八届我校学术之星”和“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现为美国杜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博士学位论文题目:Schwarz P 双连续结构多孔电极材料的构筑及其钠基电化学存储研究

近年来,能源存储与转化关键材料的开发备受关注。传统的电极材料通常面临低的材料利用率和缓慢的电子/离子传输动力学等问题。相比之下,双连续结构多孔材料具有三维贯通的孔道和独特的马鞍形负曲率表面,不仅能提高材料内部利用率,还能实现快速的物质/电荷传输并在材料表面诱导强的局域电场。这种独特的拓扑结构为电化学储能与转化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在能源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然而,本论文研究之前,纳米尺度双连续结构功能材料的制备面临巨大挑战,该结构与能源器件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尚未研究。

 图片 2.png

针对上述挑战,本论文基于嵌段共聚物溶液自组装,开发了两种双连续结构多孔材料的通用制备方法,构筑了多种具有Single Primitive双连续结构的多孔功能材料。通过深入研究孔道/框架和曲面结构对钠离子存储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其曲面诱导强表面电场的机制以及电极材料内部活性位点的高利用率和快速的电子/离子传输动力学等特性,为高性能钠离子存储材料的开发提供了全新的结构模型和理论依据。

 

-------------------------------------------------------------------------------------------------------------------------------------------------------------


我校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李盼盼,太阳成集团tyc122cc2020级普博生,2024年9月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张万斌教授和霍小红教授。研究方向为双手性金属协同催化立体发散性合成,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论文3篇,包括Science、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和Organic Letters,博士论文获评“我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研究成果被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学报等近30余家单位或媒体做亮点介绍。现为太阳成集团tyc122cc博士后。


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基于钯/铜双金属协同催化的新型不对称串联Heck/Tsuji-Trost反应研究论文

自然界中,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依赖于二十种天然氨基酸。然而,这些天然氨基酸所具备的功能基团(如巯基、羟基等)种类有限,无法满足当代化学和生物学发展的需求。因此,快速、多样化合成光学活性的非天然α-氨基酸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图片 4.png

不对称催化是有机合成化学基础研究前沿领域和手性物质最为理想的高效绿色合成技术。因此,开发新型、高效的不对称催化体系,实现化学、区域和立体选择性的精准控制,同时兼顾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成为合成化学家们的重要研究目标。本论文开发了三种新型不对称串联Heck/Tsuji-Trost反应,发现了双手性金属催化体系中独特的协同效应,首次实现了烯烃Z/E构型与中心手性R/S构型的立体发散性合成[(E,R), (Z,R), (E,S), (Z,S)],解决了远程1,5/1,7-非连续手性中心精准构建难题,突破了传统非天然α-甲基色氨酸合成中路线冗杂、条件苛刻以及产率较低等诸多局限,成功完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功能丰富的手性非天然α-氨基酸的高效模块化合成(>240种)。该研究对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以及药物和功能材料的开发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200240
网站:www.myourlawyer.com

官方微信平台

Copyright 2020 沪交ICP备2010917 太阳成集团tyc122cc
Baidu
sogou